隧道掘進穿越逆斷層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地質危害,那么,隧道掘進穿越逆斷層有什么地質危害呢?還有,該如何應對這些地質危害呢?下面一起來看看吧。
隧道掘進穿越逆斷層有什么地質危害?
1. 巖石破碎:逆斷層區(qū)域的巖石通常受到強烈的擠壓和錯動,導致巖石破碎、裂隙發(fā)育,增加了隧道圍巖的不穩(wěn)定性,容易發(fā)生坍塌。
2. 涌水涌泥:斷層帶可能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,掘進過程中可能遭遇高壓地下水的涌出,甚至伴隨泥沙的涌入,威脅施工安全,影響工程進度。
3. 圍巖變形:由于逆斷層的影響,隧道圍巖可能產生較大的變形,增加支護結構的壓力,導致支護失效。
4. 地質構造復雜:逆斷層附近往往伴有褶皺、節(jié)理等其他地質構造,使得地質條件更加復雜,增加了勘察和施工的難度。
5. 地震風險:逆斷層活動可能與地震有關,增加了隧道在施工和運營期間遭遇地震破壞的風險。
6. 高地應力:在深部逆斷層區(qū)域,可能存在高地應力,導致巖爆等地質災害的發(fā)生。
7. 支護難度大:破碎的圍巖和不穩(wěn)定的地質條件要求更高強度和更復雜的支護措施,增加了工程成本和施工難度。
二、如何應對隧道掘進穿越逆斷層帶來的地質危害?
1. 詳細勘察:在隧道施工前,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,包括地質測繪、鉆探、物探等,以準確查明逆斷層的位置、規(guī)模、產狀、巖石性質、地下水情況等。
2. 超前預報:采用先進的超前地質預報技術,如 TSP(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,隧道地震預報)、地質雷達、超前鉆探等,及時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,為施工決策提供依據。
3. 優(yōu)化設計:根據勘察和預報結果,優(yōu)化隧道設計,調整隧道線路、坡度和支護參數等,盡量避開地質條件惡劣的區(qū)域。
4. 預加固處理:對于斷層破碎帶及影響區(qū)域,采用超前注漿、管棚支護、錨桿加固等方法對圍巖進行預加固,提高圍巖的穩(wěn)定性。
5. 合理開挖方法:選擇合適的開挖方法,如短進尺、弱爆破、分步開挖等,減少對圍巖的擾動。
6. 加強支護:及時施作初期支護,采用高強度的支護材料,如鋼拱架、噴射混凝土等,并根據圍巖變形情況適時加強支護。
7. 排水措施:完善排水系統(tǒng),及時排除地下水,降低水壓,防止涌水涌泥。
8. 監(jiān)控量測:加強對隧道圍巖變形、支護結構受力等的監(jiān)控量測,根據監(jiān)測數據及時調整施工參數和支護措施。
9. 應急預案: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,包括應對坍塌、涌水、巖爆等地質災害的措施,配備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,定期進行演練。
10. 施工管理:加強施工管理,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,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。